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低基质浓度下pH和DO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稳定运行的ASBR反应器基础上,以人工模拟废水为原水,分别研究了p H值、DO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旨在找出厌氧氨氧化反应最佳的p H值范围,并考察过高的进水DO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厌氧氨氧化污泥对高浓度DO的抵抗性。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最适进水p H为7.5~8.0,此范围内反应器脱氮性能良好且稳定,NH+4-N去除率达到90.2%,NO-2-N去除率达到91.1%。而厌氧氨氧化菌对DO十分敏感,水体中含氧量过高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控制进水溶解氧浓度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可迅速恢复。一定时间内高浓度DO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抑制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232.
The residues of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water have attracted many concerns due to their harmful impact to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reports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tracycline (TC) by the microelectrode, which was fabricated by electrodeposited gold colloids on tungsten tip. Cyclic voltammerty was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C on the microelectrode. Well anodic wave was obtained at about 1.5 V in acidic solutions.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tetracyclin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icroelectrode by cyclic voltammetry.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for TC were obtained. 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s were linearly related to TC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of 1–10 mg·L-1 and 10–100 mg·L-1,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9 mg·L-1 (S/N = 3).  相似文献   
233.
基于溶解氧微电极的动态膜特性的在线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粗网材料制成的组件置于反应器中进行泥水分离的生物处理工艺.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不仅能有效去除浊度,还具有生物活性,可以降解污染物.通过微电极技术,可以研究动态膜的生物活性.为便于微电极在线测量,构建微型反应器模拟动态膜的实际过滤过程,结合微动平台,采用溶解氧微电极测量动态膜内的溶解氧分布.结果表明,动态膜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气泡.动态膜内溶解氧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0~2.5mm深度处降至0.动态膜表层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在反应器运行第1、5和8天分别为34.3、10.6和12.4mg/(g·h).  相似文献   
234.
人工湿地中的SND机理以及DO、pH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向系统中输送大量的DO,并为系统中的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使得系统中连续同时发生硝化和反硝化(SND)反应。DO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工湿地系统SND的效果,根据SND的发生机理,可采用复合植物床(系统前端栽种泌氧能力强、后端泌氧能力稍弱的水生植物)和间歇运行的的方式来改善整个系统的脱氮能力。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人工湿地系统的SND作用,最适宜值为7.0,据此可以选择适当pH的湿地填料来提高系统的SND作用。  相似文献   
235.
典型城市河流中嗅味物质和微生物菌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某城市河流沿程水质、典型嗅味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河水中2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的质量浓度均受到ρ(DO)的显著影响. 绝对厌氧条件〔ρ(DO)<0.2 mg/L〕水体中,ρ(二甲基异莰醇)和ρ(土臭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94.8和269.8 ng/L;好氧条件〔ρ(DO)>2.0 mg/L〕水体中,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91.6 和104.7 ng/L;而且ρ(DO)较低时,水体中的可疑致病菌含量升高,微生物安全性降低. 控制该河流水体ρ(DO)在2.0 mg/L以上,有利于抑制水体中嗅味物质的产生,可提高河流水体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6.
全程自养脱氮特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化污泥脱水液为基质 ,两级串联悬浮填料床反应器的NH+4-N平均表面负荷为 3~ 4g (m2·d) ,总的全程自养脱氮率达 65%~70 %。对反应器中的生物膜污泥采用批式实验 ,研究了全程自养脱氮的特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只有在DO限制 (如 0.8mg/L左右 )条件下 ,生物膜污泥才能进行彻底而正常的全程自养脱氮作用 ;全程自养脱氮的适宜pH范围约在 7.5~8.5之间。   相似文献   
237.
摘要:沉积物中氨氮(NH4^+-N)的释放与氧化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本文通过室内模拟,构建饱和(BH)、好氧(HY)、缺氧(QY)和厌氧(YY)等四种上覆水溶氧(DO)条件,研究九龙江口湿地两种沉积物(红树林、光滩)中NH4^+-N在沉积物-水界面的释放与氧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两种沉积物氨氮的释放、氧化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红树林沉积物上覆水NH4^+-NN的累积释放量是光滩沉积物的1.9-4.5倍,其中红树林沉积物上覆水NH4LN释放量分别达到1.64mg(BH)、2.07mg(HY)、3.47mg(QY)和3.20mg(YY),而光滩沉积物则分别为0.85mg(BH)、1.00mg(HY)、0.77mg(QY)和1.27mg(YY)。在较高DO条件下两种沉积物NH。’一N均呈低释放状态,而在较低DO条件下则呈高释放状态。另外,四种溶氧条件下红树林沉积物NH4^+-NN的释放速率(N43.73-78.51mg-m^-2-d^-1)和氧化速率(N26.19-40.68mg-m^-2-d^-1)均高于光滩(分别为N14.50-19.22mg-m^-2-d^-1和N8.89-22.53mg-m^-2-d^-1),原因可能是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种类丰富,群落多样性更高,矿化和硝化作用强烈。本文明晰了不同溶氧条件下河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NH4^+-N的迁移转化过程,可促进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以及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38.
河流底泥中DO和有机质对三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和底泥w(有机质)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简称三氮,三者之和为总无机氮)质量浓度变化,并对其垂向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水体底泥释放氨态氮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受通氧条件影响明显;总无机氮质量浓度(ρ(TIN))在各柱的孔隙水、水土界面处和上覆水中的变化各异;在w(有机质)高的底泥中,有机质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而在w(有机质)低的条件下,DO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   相似文献   
239.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落的影响;处于河口区域,受大陆径流影响显著的海域使用海水水质标准来评价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